核心词:
宁波驾校 自由驾驶 自由驾驶的 目录:
1、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2、又回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3、细想想还真是的4、但却不能剖析中国大城市堵车的更深层次原因5、我们比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车辆更少6、除了高峰时段外 目前,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虽然近十年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

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
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自由驾驶的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6.5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降到每小时10公里左右。

又回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又回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城市拥堵与车辆的使用。

勾起我继续掰扯这个全球所有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的引子,是近期看到的一条微博,博主说最省油的换挡转速在3000~4000转/分,因为这个工况下车辆的发动机大都处于"扭矩高原,动力收放自如,自由驾驶宁波驾校车速也能够冲得更快。

此言一出,顿时招致一片质疑之声,专家、车手和媒体老师们纷纷拿出经济时速和经济转速的理论佐证高转换挡的"谬论。

此时,博主发声:如果大家都这么痛快自由的开车,城市道路的通行速度会加快,省油简直是一定的。

顿时虚拟空间里寂静一片。
细想想还真是的
细想想还真是的,开头引用的城市交通论文里只提到了人均道路面积和车辆增速这两个核心数据,要知道,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而言,这两个数据几乎肯定能够说明我们这些大城市的车主一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却不能剖析中国大城市堵车的更深层次原因
但却不能剖析中国大城市堵车的更深层次原因。
我们比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车辆更少
我们比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车辆更少,常住人口差不多,为什么更加拥堵?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中国驾驶员的问题。这期杂志制作过程中,我和编辑部同事试驾了奔驰C200旅行车、三菱欧蓝德和标致3008,这三款车分别来自德国、日本和法国,排量涵盖了从1.6升到2.4升的标准家用轿车区间。这三款个性用途都迥异的车,几乎无一例外都强调起步的凌厉和初段加速能力。印象中,西方发达国家的驾驶风格都是前紧后松,绿灯亮时一脚"地板油,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路口并达到规定时速,然后有秩序地跟随和自己一样快的前车。
除了高峰时段外
于是乎,除了高峰时段外,你会看到欧美超级大都市的高架路上车流甚至比上海还密,但大家都在快速的移动。这个时候,所有的车辆都保持在最高挡位和最经济的工况下,不省油才怪呢。反观国内的交通状况:磨磨蹭蹭,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车有5个前进挡者有之;不遵守拉链式并线,钻来钻去搞得秩序大乱者有之;等红灯的时候比谁都着急,通过路口后就放慢车速不管后车者有之;看到前面堵车马上逆行过去导致双向堵车者有之"大转盘"的通行效率优于十字路口,这是国际公认的常识,到了中国马上变质了,因为大家不遵守进出转盘的秩序,极易导致交通拥堵,采用俄式交通体系的哈尔滨就是个例子。在呼吁驾驶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似乎我们目前只有用"逃离城市"的方法才能保证交通的畅通了,于是这期杂志中,宁波驾校我们请来了奇瑞、陆风、奔腾、传祺四款自主品牌SUV。随着各大城市对于私家车的限制政策纷纷出台,老百姓的用车理念正在发生转变,大家开始认可"车不是用来堵在路上的,而是用来追求自由的。这种转变给自主品牌带来了转机,也让更多的人能享受远离城市的"自由的驾驶。